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国内首次报告疫苗接种不良事件发生率

日期:2022年07月25日 08:56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佚名


【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报告了关于新冠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具体数据。

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介绍,截至今年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3.8亿剂次,累计报告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总体报告发生率为70.45/100万。其中,偶合症占所有报告的不良事件中的9.89%,发生率为6.97/100万。

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指出,偶合症是指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正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前的状态,接种疫苗后,这个疾病巧合发生,“实际上,其发生往往与接种疫苗没有关系,也不属于异常反应的范畴”。

王福生还表示,从总体数据来看,我国新冠疫苗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报告率均低于2020年全国其他常规接种疫苗的报告水平。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主题为“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新闻发布会,谈及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机制与相关监测数据。

据冯子健介绍,从2005年起,我国开始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试点监测,于2008年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全国网络直报系统,用来收集预防接种后的不良事件,于2010年各级疾控机构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实时共享全国监测报告数据,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对数据的监控和分析评价。

“2011年和2014年两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评估,标志着包括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在内的国家疫苗监管监控体系的表现,达到或者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标准,今年我们国家正在迎接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的再次评估。”

冯子健表示,我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药品不良事件监测机构通过这一监测体系,对新冠疫苗接种不良事件进行全面和严密监控,国家疾控中心的专业团队持续监控、分析报告的数据,敏感地侦测、分析和评估异常信号,开展因果关联性调查、分析和研判。

该发布会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3.8亿剂次,累计报告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总体报告发生率为70.45/100万。

在报告的不良事件中,一般反应占81.29%,发生率为57.27/100万;异常反应,占5.47%,发生率为3.85/100万;其中,严重异常反应占0.91%,发生率为0.64/100万;偶合症占9.89%,发生率为6.97/100万;心因性反应占2.42%,发生率为1.70/100万;其余0.93%的病例还没有确定分类。

“上述报告的一般反应中,主要为局部疼痛、红肿、硬结以及一过性发热等症状。”冯子健说,在异常反应中报告例数居前五位为过敏性皮疹、其他过敏反应、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和吉兰-巴雷综合征。

“总的来看,我国新冠疫苗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报告率均低于2020年全国其他常规接种疫苗的报告水平。”冯子健称,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新冠疫苗是非常安全的。

前述数据显示,偶合症占到了所有报告的疫苗接种不良事件中的近10%,格外引发关注。面对相关提问时,王福生在发布会上对此作出了专业解读。

“在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怀疑与预防接种相关的所有反应或事件,我们统一叫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AEFI),这其中包括了偶合反应(又叫偶合症)。”

据介绍,偶合反应或偶合症是指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正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前的状态,接种疫苗后,这个疾病巧合发生。

“实际上,其发生往往与接种疫苗没有关系,也不属于异常反应的范畴。比如,某人正处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潜伏期,接种疫苗后过几天就发生了活动性乙型肝炎,这就属于偶合反应,通过相关的检测和诊断,这种情况即可鉴别出来。”

王福生指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常态情况下,我国每天有约60多万人因各种疾病住院,每天全国报告的死亡人数在2万左右。所以,在大规模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的偶合反应是必然的。

“有必要呼吁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时间的巧合把一些无关的疾病都归因于新冠疫苗的接种,这会给很多人带来负面的影响。”王福生强调,“对于这个问题(偶合症),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不要因为时间上的巧合把一些无关的疾病归因于新冠疫苗接种。”

王福生表示,我国对于偶合反应(偶合症)的判定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机制,当怀疑某些异常反应与疫苗相关时,需要进行报告;如果是严重的疑似不良反应,需请专家组进行调查并诊断,具体由专家组根据疫苗情况、接种情况、疾病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做综合分析,最后判定是否为偶合反应。

“如果确实被判定为与疫苗接种有因果关系,国家有完善的补偿机制,这一点,也请大家放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及网上关于“有人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得了白血病和糖尿病”的传言。王福生对此表示,相关说法不实。
 

“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据王福生介绍,临床监测和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基本一致,无显著变化,这表明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根据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我国从去年开始进行了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王福生说,“如果新冠疫苗真的会引起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发生,那么由此产生的就诊人数和住院人次将出现显著增长,但是从实际监测和临床统计的数据中,并未看到这种现象。”

原标题:国内首次报告疫苗接种不良事件发生率 专家:比常规疫苗低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92172c62.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国内首次报告疫苗接种不良事件发生率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32) 热点(2634) 新闻(13203) 国际(5261) 娱乐(4594)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13) 音乐(2082) 民生(3744) 行业(305) 财经(1664) 股票(36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1)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5) 医学(362)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884) 观点(1023) 房产(1114) 汽车(289)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31) 展会(4) 数码(212) 足球(222) 体育(1072) 教育(1379) 高校(1652) 法制(2205) 军事(550) 游戏(258) 小说(766) 美女(19506)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6)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3)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