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出舱人员遭遇偏见歧视 希望早日回归常态

日期:2022年07月08日 20:06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佚名

 

“在上海‘阳’过了,一下子出来找不到活干,也没地方吃饭,只能先回了老家。”7月4日,在电话那头,何贵叹着气说。

当天,是何贵回安徽老家的第八天。在过去的48天里,他一直没有找到过稳定的工作。

何贵曾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方舱担任志愿者,主要负责安保工作。从事志愿者期间感染了新冠,经过18天治疗才正式解除隔离。出舱后的他连加了几个招工群,却发现自己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在方舱志愿者群里,有人发布一家工厂的招工信息,其中明确“阳过的不要”。本文图片受访者 供图
在方舱志愿者群里,有人发布一家工厂的招工信息,其中明确“阳过的不要”。本文图片受访者 供图
在出舱人员中,除了招工难,来自社会的偏见与遭遇的坎坷,也成为一些人心头的疙瘩。

21岁的王媛至今不知道自己为何被感染,4月14日出舱回家隔离的她,整整在家里呆到5月中旬才下了一次楼,她一度害怕邻居的异样眼光、赤裸裸的指责。在方舱治疗期间,王媛做过志愿者,协助拍摄方舱宣传片,将方舱患友故事制作成视频发到网上。她的一举一动被邻居“发现”了,最终换来一句句恶意的留言:“你在方舱那么开心,就不要回来了”,解除隔离后,邻居仍拒绝她参加社区的“以物换物”活动。

曾被新冠感染、出舱后又复阳的高考生方明也有过一段不愿回首的经历,他的父亲方林至今仍愤怒,儿子的等级考(全称:2022年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是在方舱里完成的。因为在考试前一天儿子核酸显示阳性,方林尝试打了很多个电话要求复核,最终没有被同意。而在后面的连续两天,儿子的核酸结果都显示为阴性。

7月以来,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了5名出舱人员,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打工者、演员、学生,他们中4人有过方舱志愿者的经历,出舱后他们的生活面临着就业难、被歧视、再次进方舱,这一度让他们迷惘、困顿甚至是愤怒,他们中也有人在期盼着,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回归常态。

迷惘与无奈:出舱后无处谋生

何贵原先是机场的一名叉车工,受疫情影响,机场进入封闭管理,他被隔离在了一处狭小的宿舍公寓里。没有工资,温饱也成了问题,他只好辞职另寻出路。听劳务中介说起,上海国际赛车场方舱在招志愿者,工资一天800块,还能为抗疫出些力,他欣然前往。

4月11日,何贵便开始在方舱工作,主要负责安保与维持秩序。不幸的是,4月27日,他被确诊感染了新冠。当晚,他就在生活区和其他阳性志愿者一起居住。5月2日,何贵和同批二三十人被强制转移到一家酒店隔离,直到5月20号正式解除隔离。

何贵睡了几天马路,又在朋友的宿舍住了一阵。他连加了几个招工群,却发现自己连面试都没资格。他告诉记者,“机场、物流等行业拒绝阳性的、去过方舱的人,甚至是去过方舱但没有阳性的也不要,有的公司招工并没有标注不要感染过的人,但会当面查看3月份开始的核酸检测记录,有阳性的便会拒绝。”在方舱志愿者群里,有人发布一家工厂的招工信息,其中明确“阳过的不要”。
在方舱志愿者群里,有人发布一家工厂的招工信息,其中明确“阳过的不要”。
“一查记录什么都干不了,招聘信息中‘无阳性’与‘无犯罪记录’并列放置。”何贵很无奈。

何贵至今保留着方舱志愿者群,里面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求职无果的人占据绝大多数,这些人中很多都为打工者,面临不低的生活成本,他们中不少人无奈选择暂时回家。

6月27日,四处求职无果后,何贵回了安徽老家。

何贵的经历,王明也遭遇过。4月,在深圳打工的王明来到上海,在上海方舱医院做志愿者,还担任了安保队长一职,管理了2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负责搬运物资、解决纠纷、维护秩序等,还带领队员轮番值守夜班。

王明猜测,自己是被室友感染的。在安抚病人情绪时,室友的防护服被撕开,第三天就确诊新冠阳性。又过了两天,王明的核酸检测显示阳性,5月2日核酸转阴后,他再次回到方舱工作,直到方舱关舱。

但出舱后,王明求职无果。他如今45岁了,身材略发福,因为年龄偏大,也不符合进厂打工的条件(要求40岁以下),小区保安、分拣员等工作也拒绝应聘他,因为一查就能看到核酸阳性的记录。段川(化名)5月初的核酸检测报告,一直显示“检测中”,也被一些招工单位排除在录用人员之外。
段川(化名)5月初的核酸检测报告,一直显示“检测中”,也被一些招工单位排除在录用人员之外。
段川也有这样的遭遇。4月14日-29日,他曾在方舱做志愿者,也被归属为出舱人员。在他的核酸检测记录中,今年5月初的核酸结果一直显示“检测”中。

“我是密接,只是被隔离过,不是阳性病人,我去面试过的公司,都只以核酸采样结果为准,只要显示‘阳性’或‘检测中’字样,一律拒绝应聘。”段川说,在过去两周里,他去过半导体、汽车配件厂、集装箱码头,但是全部都被要求检查核酸记录。“几乎每一次都有3、4个阳性过的人,他们听到要查核酸扭头就走了,直到现在我也没找到工作,挣的钱也快花完了。”

愤怒与困顿:遭遇坎坷、被人指责

相比何贵、王明、段川这类打工群体的“无奈”,出舱人员、高考生路明的遭遇,又是另一番感受,至今他仍对出舱后“复阳”、再次转运到方舱的经历,依旧表示无法理解。路明(化名)的核酸检测记录,因有过“复阳”的记录,他被转运去方舱完成了高中等级考。
路明(化名)的核酸检测记录,因有过“复阳”的记录,他被转运去方舱完成了高中等级考。
路明曾因感染新冠,在方舱隔离治疗,于6月10日出舱。因要参加6月18、19日两天的等级考(全称:2022年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他于6月17日前往一处设立在学校的核酸采样点进行检测,得到的结果是阳性。在6月16日,路明的核酸检测还是阴性。

6月17日当晚,父亲多次致电学校老师要求复核,但多番沟通都被拒绝,最终在等级考当天(18日)早晨被转运到了方舱,“孩子等于一夜没睡觉,心理创伤很大,在方舱内的隔离考点完成了一天的等级考。”父亲还记得,孩子在方舱那给他打了电话,“他的情绪一直不稳定,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根据上海相关规定,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会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符合出院、出舱人员进行后台标注。三个月内上述人员出现检测异常,如检测结果Ct值<35,实验室按照相关操作指引,启动追阳;如检测结果Ct值≥35且<40,实验室根据系统提示,按照“阴性”结果上传——也就是说,与普通人Ct值40以下判断为阳性的标准相比,“复阳”标准是Ct值在35以下。而当时,路明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他的Ct值在24。让路明父亲不解的是,6月18日、19日在方舱内连续2次核酸采样,路明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另一名出舱人员、21岁女孩王媛因感染过阳性,遭到了心理创伤,这主要来自于邻居“恶意”的指责,即使出舱后一个多月,她也没敢走出家门,坐个电梯都避着邻居。

在她被转运去方舱期间,室友还拍了照片告诉她,邻居在自己家门口安装了监控,镜头对准了她家。而在她被确诊阳性后,邻居在群里指责她,对方反复说“就是因为你,我们楼都要被封控”,导致她难以忍受,最终退了群。

“我是小区里面第一个阳性病人,邻居觉得是我在疫情最开始,带朋友来家里吃饭引起的。”王媛说。

在方舱治疗期间,王媛报名做了志愿者,拍摄了一系列的视频发到了网上,没想到也被邻居发现了,甚至给她留言:“你在方舱那么开心,就不要回来了,在那里继续当志愿者吧”。在她核酸转阴,居家休息期间,社区里曾有举办过一次“以物换物”行动,邻居也在群里质疑她,不让她参加这样的活动。

王媛在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也遭遇过旁人异样的眼光,“因为出舱人员在采样点需要单人单管,走另外一条通道,现场工作人员当时很大声喊‘出舱人员单独做’,当时很多人的目光对着我,我特别尴尬。”

期盼与未来:等待机会、尝试创业

尽管被邻居指责的这段经历不好受,但王媛如今已经慢慢走了出来。

她有时候甚至想,这一次的方舱经历也给了她很多收获,“我发觉自己的心理素质变得强大了,我还想着试试看创业。”王媛坦言,此前她从大学毕业,做了一名演员,但以演出来计算报酬,收入并不稳定。封控两个多月,她没有了收入。

“或许我应该为自己谋划下未来,尝试做一些别的感兴趣的事。”王媛说,演员的工作之外,她打算创立自己的健康品牌,“当下,大家对健康很重视,我已经找好了食品加工厂,做一些健康餐、营养餐,希望有一天能尽快推出市场。”

而如今,在安徽老家的何贵也在留意着一切可能的工作机会。

在与记者结束通话前,何贵透露:“我还是想回上海打工,上海如果什么时候对我们(出舱人员)放开了,请和我说一声。”在他看来,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是吸引他再次回来的理由。根据上海相关防控要求,出院、出舱人员居家健康监测后3个月内,不纳入社区筛查。何贵想着:“是不是过了这3个月,就跟没有阳过的人一样了,就好找工作了。”

仍然留在上海找工作的段川,也在等待着机会。几经波折后,他终于获得了一家单位的面试机会,但目前还未被询问是否曾“阳”过,这是他心里的一块石头。“如果这次依旧无法顺利入职,我将离开这里。”

王明也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他说,当时在方舱里,他管理过的近20名工作人员,如今大多离开了上海。“我年纪大了,干不动很重的体力活了,如果实在没办法,我还是愿意去工地干一段时间,挣些钱就回老家找份工作,以后过过安稳的日子。”

一家劳务公司负责人李先生透露,出舱人员被招工单位拒绝录用的情况,在今年6月初相对多一些。一般满三个月之后,就会一视同仁。最近这段时间已经几乎没有遇到“阳过的人”、出舱人员来找工作了,“很多人可能先离开上海了。”

高考生路明在与父亲的商量下,未来将尝试出国读书。“事情也已经过去了,我希望他还是积极向前看。”父亲表示。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本文人物均使用化名)

原标题:出舱人员的迷惘与期盼:遭遇偏见、歧视,希望早日回归常态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91773c3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出舱人员遭遇偏见歧视 希望早日回归常态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592) 热点(2623) 新闻(13133) 国际(5209) 娱乐(4499)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01) 音乐(2082) 民生(3695) 行业(282) 财经(1630) 股票(36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4) 医学(357)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98)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832) 观点(1018) 房产(1107) 汽车(284)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6) 展会(4) 数码(208) 足球(222) 体育(1069) 教育(1373) 高校(1646) 法制(2194) 军事(550) 游戏(258) 小说(625) 美女(19169)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4)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