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的微信朋友圈,由宝马、可口可乐、vivo手机带来的首批三则广告上线。不像内测第一天,几乎所有人都看到首支由微信团队带来的广告一样,这三则广告只有一部分人能看到。由于微信广告为智能推荐给特定人群,这也让很多人对自己的品味“吐槽”连连。
有一个段子说,“年收入100万以上,消费能力强,收到的是宝马广告;买不起iPhone 6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广告;连小米、甚至红米都买不起的,收到的是可口可乐广告;那些喜欢在朋友圈吹水,特别闲的,但没有收到朋友圈广告的,微信是在告诉你,没钱就好好干活。”
这正中腾讯下怀,即“广告也可以很好看”,把广告变成全民话题,成为全新的社交互动广告模式。
微信团队之前表示,朋友圈广告是第一款由用户来决定是否存在的广告,即依据社交群体属性,根据用户喜好进行智能推荐,不是所有好友都会看到同样的广告内容。
真实情况如何?收到宝马广告真的就意味着“炫富”?腾讯方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广告主描述目标客户群,微信通过算法进行广告投放,具体算法无法公布。至于宝马的目标客户群,微信没有透露。
科技博客虎嗅网发起的投票结果显示,33%的用户收到了宝马广告,16%收到可口可乐广告,27%收到vivo广告,还有23%的用户没有收到广告。投票有3000余人参与。
有消息称,目前这三家品牌各投放了1000万用户,一共只占到微信月活跃用户总数的6%左右。
网传的一份微信内部PPT显示,朋友圈广告的第一批曝光对象是“高活跃度”、“常参与广告互动”的“种子用户”,以他们为点,挖掘出一批和他们兴趣相同的较高质量好友。比如,如果这批种子用户给广告点了赞,或者评论,那么系统将会以这些用户为核心,增加广告对他的好友的曝光度。“好友与广告的互动会有无法替代的信任感”。
此前,外部流传的一份微信广告投放规则显示,广告主可以选择用户定向条件包括:城市、手机系统、联网方式、学历、年龄,每选择一个条件都会产生额外的广告费;目前只接受保时捷、联合利华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投放,合作门槛500万元起。
微信团队1月21日澄清,这些所谓的投放规则均属猜测。目前,朋友圈广告没有开放投放,只是限量在个别优质品牌合作方中,未来将对商户进行拓展。
“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朋友圈广告内测首日,为了消除一些人对微信变得“铜臭味”的误解,微信团队曾高呼,微信仍以高呼用户体验为先,希望把广告做得好看,在商业化探索和用户体验方面取得最佳平衡。
现在看来,微信正在朝这一目标前进。1月26日上午,腾讯官方账号“微信公开课”发布题为“昨夜,你可是朋友圈人生赢家?”的文章,有意引导用户把收集微信广告作为一种荣誉,将网传的部分段子贴在了文章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看到宝马中国,我却只看到可口可乐。”
——“谢谢你,朋友圈,谁××还敢说我是屌丝。”
“希望大家对朋友圈广告这样的模式多一些耐心。”微信团队21日说。
广告圈人士认为,微信朋友圈做广告将首先对微博带来冲击。“当一个广告主手里有一笔广告预算要投给社交网络时,面对朋友圈和微博,会把钱投给谁呢?”微博同样采用信息流广告模式,但没有引起如此大的市场反馈。
上线的这三则广告均为品牌广告,没有提及产品本身。“主要是情感层面的沟通,消费者接受度会更高。”可口可乐方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