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在接受中央纪委调查。他也是十八大落幕后首位被调查的副省级干部。消息人士透露,李春城是在2012年12月2日晚间被带走的。
12月3日,四川省委常委会内部通报了李春城接受调查的消息;同日,李春城被纪检部门带离成都。12月4日下午,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在成都召开,李春城没有出席活动,也没有出现在会后的新闻报道中。
李春城被调查的消息,于12月4日在四川省级领导干部中进行了传达,传达范围包括了离退休省级领导。
数位消息人士称,李春城此番被调查,或与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工投集团)董事长戴晓明案有关。
2012年9月11日,《财经网》率先报道,成都工投集团董事长戴晓明,被纪检部门调查。调查期间,戴晓明检举揭发了他人多条违纪违规线索。
戴晓明在李春城治下,长期担任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委书记、成都市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后又出任成都市最重要的政府投融资平台——成都工投集团董事长,为李春城“得力干将”之一。
戴晓明案始末
2012年8月18日前后,成都市政府最重要的投融资平台——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工投”)董事长戴晓明因严重违纪和经济问题被纪检部门“双规”。
生于1956年的戴晓明曾先后历任过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委书记、成都市经委主任,被“双规”前任成都工投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戴被‘双规’,直接原因是经济问题,首当其冲则是由于在中石油彭州项目上的诸多纠葛。
关于中石油彭州项目,首先要从四川省的资源禀赋说起。四川虽为资源大省,但受原油资源制约,石化工业体系建设长期落后,相关产品在四川省化学工业体系中的比重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为改变省内能源工业体系结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四川即开始针对石化项目进行招商引资。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着手对四川开展1000万吨/年炼油厂的选址工作,最终确定在彭州建设石化基地。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项目长期拖而不决。
直到1999年,国家宣布将支持西部建设大型乙烯项目,四川省再次主动重启中石油彭州项目,但当时中石油提出“1000万吨/年炼油厂,80万吨/年乙烯要一起建,否则不予考虑。”
此后,这一超大型石化项目再次延宕。直到2005年12月份,中石油彭州石化基地80万吨/年乙烯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2008年春,1000万吨/年炼油厂的建设规划也最终在国家发改委获得了通过。
2005年之前,为解决成都入股中石油彭州基地建设的需要,成都市组织了成都工投和国投两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成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成都石化”),参与彭州石化基地的建设。因此,在中石油彭州石化基地的股本结构中,中石油控股51%,成都石化占比49%。
中石油彭州项目在2008年初完成立项,但在当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后,环境问题受到关注,选址受到质疑。对这个项目,成都工投提供了巨额启动资金和融资担保。
2011年元旦,中石油彭州基地建设启动。由于该项目受到争议且投资巨大,戴晓明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政界关系以及在成都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为该项目的推展做人际“勾兑”。结果便是其自身、中石油四川方面少数中层,以及成都政界和金融界关键节点的一批权力人物实现“权与利”的结合。中石油彭州项目几乎成了这些人利益寻租的工具。”
人心不足蛇吞象,已经获得巨大私利的戴为了满足其利益圈子中相关人员分食中石油彭州项目“大饼”的欲望,将触角继续伸向基地基建的相关配套工程,“过于狂妄和贪婪”加速了落马的进程。
李春城个人简历
男,汉族,1956年4月生,辽宁海城人,197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4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助理研究员。
1973年4月后,曾下乡当知青。
1975年9月至1978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微特电机及控制电器专业学习。
1978年7月后,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辅导员、教师、党委办公室副科级调研员、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1987年9月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党组书记,
1988年4月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书记。
1992年11月任哈尔滨市太平区委副书记、区长。
1995年12月任哈尔滨市委常委、太平区委书记。
1997年11月任哈尔滨市副市长。
1998年12月任成都市副市长。
2000年8月任泸州市委书记。
2001年1月任成都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01年2月任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年6月任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2003年8月任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5年1月任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2011年9月任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
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大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团中央委员,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