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目前,网络泄密已占泄密事件总数的七成以上,而且正呈高发之势。而从军工单位打字员于洪洋泄密一案来看,社会上拜金思潮泛滥,这股腐朽思想强烈冲击着他的良心。于洪洋不止一次流露过对“大款”生活的向往。对金钱极度的渴望,成为于洪洋泄密的主要诱发因素。
美国情报部门认为,现在很多极有价值的情报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美国军方研究中国军情的权威文件——《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取自中国军迷们发布的网络信息。
网上被“钓鱼”,误中情报人员的圈套,也是造成网民泄密的重要原因。有的军迷为了炫耀自己的军事“功底”,知无不言,有的军迷想通过“爆料”吸引人气,千方百计地搜索各种信息,甚至不辞辛苦进行现场勘查,拍摄一些“猛图”,无形中为海外情报机构提供了便利。
最常用的策反手段:妹子和工作
如何让网民上钩,普通人的基本需求成了最好的手段。在今年5月份广东发生的军事泄密间谍案中,QQ上认识的“女网友”对作案人李某热情体贴,事事关心,成了他的“知心人”,取得信任后又变身“飞哥”,抛出金钱诱惑,让他偷偷地向国家图书馆订购了大量只有境内专业人员才能订购的军事类书刊。让他走上了泄露国家秘密的道路。
而在2008年发生的一起类似案件中,一个刚丢掉了公司职员饭碗的34岁男子,正是在上网找工作时被一个信息员的自由职业所吸引,联络之后对方径直要求他画出所在城市郊区的解放军导弹部队和阵地,从网上直接发过来,很快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他满口应承下来,照做没过多久就被捕了。
策反对象:从“屌丝”到将军
在广东破获的这起窃取军事秘密案中,被策反的作案人是南方某沿海城市的普通务工者。而在以往的军事泄密案中,作案者不是高级军官,就是军工科研人员。这恰恰是境外间谍网络策反的特点。在境外情报机构眼里,那些被诱骗、被发展的国内网民不过是最廉价的、可以随用随弃的网上情报提供者而已,基数大,成本低,但却往往能收到“奇效”。
两岸关系紧张时期往往也是台湾间谍的活跃时期。而大陆对台湾间谍网络的重创恰恰源自台湾地区领导人自己的“泄密”。1995年至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大陆对台军演,李登辉公开说“大陆所发的是空包弹”。这一言论引起大陆安全部门高度警惕,由此揪出潜伏多年的解放军大校邵正宗和少将刘连昆。
间谍为何屡得逞
商业保密薄弱 间谍犯罪成本极低
而在商业领域,相关单位“戒防”意识更加淡薄。加之我国刑法对商业间谍案件的惩罚过轻(最高获刑7年),相较巨额收益,导致犯罪成本极低。近年已成泄密重灾区。
出国谈判中,核心人物所住的酒店被安装窃听器,手机号码被侦听,出行被跟踪,这都是外国对手惯用的手段。而我国安全部门和保密局的相关培训,参加的却基本都是中层干部,而泄密的恰恰主要是高层,因为只有他们才掌握最核心的秘密。
国家保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只有20%左右的企业,将商业秘密交由“知识产权部门”或“法律部门”这样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约42%的企业由“财务”、“办公室”、“人事”等部门兼职管理,更有约37.6%的企业没有设立或明确管理商业秘密的部门。
网民情绪更是“泄密利器”
网上被“钓鱼”,误中情报人员的圈套,也是造成网民泄密的重要原因。据一位曾从事过互联网情报搜集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主要从官方、半官方以及民间的网站、论坛、聊天室公开发布的信息中搜集情报。为了引诱军迷更加“开放”,他们故意称其不懂军队,在网友的愤然回应中,窃取具有更大价值的信息。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手段,可以想见,针对中国的窃密策反活动并不会一两起案件的曝光而停止,要作好防范,除了需要国家的重视和行动,也需要强化个人戒防意识,严堵泄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