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23日讯(记者 李洁)未来,住房也有养老金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今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22个城市目前正开展试点。
其中,房屋养老金个人的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已经建立,试点的重点是政府将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事实上,在房地产市场逐渐步入存量时代之际,房屋的维护与管理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当前我国针对房屋公共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改造,主要使用的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于我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一般来源于业主自行缴纳,整体资金体量有限。”中指院分析师指出。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结余超过 1万亿元,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结余超过百亿元,但累计使用资金仅占累计归集资金的10%左右,成都和深圳分别约为4%和5%,大量资金沉淀未有效利用,且单项使用率不均。
对此,上述中指院分析师认为,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存量时代,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房屋占比接近20%,需要维护、改造的老旧房屋占比快速提升,仅依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难以满足小区维护改造需求,亟需增量资金入场。
因此,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也将为房屋体检、房屋保险提供重要资金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住建部明确提到已经在22个城市进行试点,而近期上海市提出今年先行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全市推开,整体来看,试点节奏明显加快。
多位受访分析师表示,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试点推进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不仅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居住品质和安全,也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而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房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于哪里。
“针对房屋养老金,住建部提出试点的重点是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而公共账户的资金来源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按一定比例计提项目土地出让金,维修资金的增值收益、财政补贴、创设配套金融产品等,或是重要探索方向。”上述中指院分析师称。
中银证券分析师也认为,房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或有业主缴存、财政补贴、维修资金增值收益结余等方式。
其中,以业主缴存为主的资金来源方面,根据2007年制定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未出售的物业,由建设单位交存。业主分户账面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交存额30%的,应当及时续交。成立业主大会的,续交方案由业主大会决定。未成立业主大会的,续交的具体管理办法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
财政补贴方面,宁波提供了一个样本。2023年4月1日,宁波新版“房屋养老金”管理办法出台,规定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设立、存储、使用范围、方式和程序、监督管理等内容。其中,对于补交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老旧小区给予财政补贴,具体缴存办法为:按新建项目的60%交,剩下40%为政府补贴。
“预计房屋养老金制度将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相似,由个人与公共账户构成。”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第一支柱是公共维修基金,由全体业主在购买新房时归集和共同所有,进入个人账户;第二支柱类似企业年金,比如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财政奖补,公共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等进入公共账户;第三支柱应该是商业性质房屋养老金,包括房屋综合安全保险以及商业性房屋养老补充等。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住建部表态后,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试点已迈出关键步伐,预计随着试点的进行,房屋养老金制度后续有望进一步完善,未来将会推广到更多城市,为房地产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