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舱回收现场图 图自@我们的太空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5月8日13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着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8日12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试验船发出返回指令,整船制动后,于13时33分服务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试验船返回舱姿控发动机点火建立再入姿态,13时49分,试验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到达着陆现场开展处置。
自5月5日18时整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试验船在轨飞行2天19小时,通过7次自主轨控将轨道抬升至远地点为8000公里左右的大椭圆轨道,制动后以超过每秒9公里的再入速度返回,为返回舱创造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再入的热流条件;再入返回阶段,试验船通过新型返回制导策略控制再入飞行过程,以群伞减速、大型气囊缓冲着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
5月5日,18:00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5月5日,约18:08
船箭正常分离,随后完成飞行姿态建立、太阳电池翼展开并跟踪太阳、中继天线展开并建立通信链路等平台功能初始化工作。
截至5月7日
共按计划完成了7次轨道控制,将轨道抬升至远地点为8000公里左右的轨道。
非变轨期间开展了泄漏碰撞检测系统试验、 时间触发以太网控制电子试验、空间增材制造系统试验等多项载荷试验。任务期间,试验船姿态稳定,供电、测控联络均正常,整船状态良好。
5月8日,约12时
开始返回制动,完成服返分离、建立返回姿态等动作,返回舱再入大气层。
在距地面约8公里高度依次打开减速伞、主伞,距地面2公里左右缓冲气囊开始充气。
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后完成缓冲气囊排气、脱伞、发出着陆搜寻信标等动作,等待回收。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提高我国载人飞船的乘员人数和货物运输能力。试验船采用返回舱与服务舱两舱构型,通过配置不同的服务舱模块来适应近地空间和月球探测任务。
本次任务中,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健技术,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
新一代载人飞船:一船多用,探月,空间站都要
据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介绍,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适应多任务和模块化设计特点,此次飞行试验任务将对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相关关键技术进行飞行验证,将夯实我国更高效、安全、经济地开展有人参与的深空探测的坚实基础。
一船多用 打造天地往返“太空巴士”
新一代载人飞船可以一船多用,既可以应用在近地轨道,支撑我国空间站建设,还能胜任载人登月等更遥远深空的探测重任,更具备着“运人+运货”的强大本领,这将有力拓展我国载人航天器的应用范围和能力结构。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堪称“太空巴士”。
验证关键创新技术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五院研制团队采用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打造出的我国下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尤其是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以及智能化程度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在接下来的几天,它将开展一系列的新技术验证,完成在轨飞行后将在我国东风着陆场进行受控再入与返回回收,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