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继美国宣布取消对中国口罩标准的认可、停止从中国进口之后,欧盟于今天开始禁止进口所有中国生产的用于对抗新冠病毒的医疗设备。
稍早前,大量不利于中国制造医疗设备的报道充斥于舆论界。西班牙、土耳其、荷兰、美国、马来西亚、捷克等国均反映中国产医疗设备和产品不符合标准或质量问题。
新冠疫情下,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抗疫外交”,其中出口或捐赠抗疫医疗产品,本是提升国家形象、改善对外关系甚至宣传中国制造业的良机。
这在中美贸易对抗、制造业正遭受重大打击的时刻尤为重要,但医疗设备和产品频频出现问题,将带来巨大危害。
第一层面的危害是直接冲击中国与抗疫相关的医疗产业,为抗疫大量增加生产设备的厂家将面临因出口剧减而倒闭的风险。
更为深远的第二层面危害是,严重影响中国医疗产业甚至整个制造业的形象,为制造业带来灭顶之灾。
中国制造常常被指为“伪劣商品”的代名词,经由这一事件后将雪上加霜。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外流现象从过去几年来已日显突出。该事件势必在未来很多年继续加剧制造业危机。
第三层面的危害是战略性的。如果处理不当,将更加恶化对外贸易,损害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在当前中美矛盾加深的背景下,可能进一步使对外关系体系遭受重创。
彭博社近日报道“非中国制造是全球科技的下一个趋势”。报道指,全球工具制造商的龙头台湾,已经由于贸易对抗撤出,新冠疫情加剧了这一进程;许多还在观望美中贸易对抗最终结果的制造商,受新冠疫情逼迫作出快逃的决定;鸿海伟创董事长西蒙林称,明年苹果手机将有50%在中国境外组装。
然而种种不利现象并未引发危机意识,不仅缺乏深刻的反思和纠错,而且在“退货”和“禁购”风潮出现的同一刻,有关事态的“背后”描述已纷纷出现。
比如将西方报道一概归为“炒作”,“阴谋论”盛嚣尘上,或者辩称不合格产品只是“个别现象”,出口有关厂家未获得国家医疗产品管理局的正式许可等。
后者仅仅从技术层面而言,暴露了出口管理的混乱。
更不可取的是,有关医疗产品未获许可论、西方禁购阴谋论及伪劣产品个别论,怂恿了新一轮“怼”潮。
某人曾经说过,外交无小事。理解这句话对今天可能更有针对性,正式的外交立场可以严厉,但应该不是时时刻刻对一切不利于本国的言论和现象都恶语相向。
外交口水战应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事实,有理有据;客观冷静,有节;优化对外关系,有利。
如果效果相反——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如此,那么“怼”、口水战的意义在哪里——某种程度上说,对外关系的一些恶化就是“怼”出来的。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际,对外输出口罩、新冠检测设备等医疗产品,本是一件大好事。做得好,各国欢迎,中国人民的善意形象也得以向全世界展示。
但医疗产品出现标准不规范、质量不合格,无论是从务虚的角度——提升国家形象,还是从务实的角度——促进制造业出口、改进中外关系,都不应该是归咎于人的时候,反躬自问、反思问题,进而诚恳地承认现实,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办法,可能更有利于实现目标。
转载请署名“丁咚”且注明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印太观察
原标题:丁咚│西方对华禁购医疗设备的背后